今年3月上海官方透露出来的有关拟开闸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的信号,很快引发了中外金融机构的筹备热情。 “现在大家都在等待政策出台或给予更多的执行细则。”国内某银行私人银行部高管周三表示,该行从4月开始就积极地和境外对冲基金联系筹备。 全球配置大势所趋据了解,上述这家国内银行的私人银行部从今年4月开始就积极地和全球顶尖大型对冲基金沟通,准备迎接QDLP的开闸试水,在其接触名单中曼氏集团(Man Group)、奥氏(Och-Ziff)、千禧年(Millennium)等大牌基金纷纷在列。“虽然也有欧洲基金作为备选,但我们倾向于和美国基金寻求合作,因为美国金融市场的对冲工具最齐全,各类衍生品交易也最活跃。”该行私人银行部高管说。 “国内金融市场的未来必将越来越开放。”上海国富投资基金经理徐智元表示“很淡定”,“这是预期之中的事情,对国内投资基金并不会带来什么巨大的影响,反而增加了更多海外配置的机会,有利于设计更多创新业务。此外,毕竟50亿美元的额度和国内阳光私募3000亿元人民币规模存在较大差距,考虑工商税收、审计、外汇结算等各部门协调因素,政策出台可能尚需时日。” 今年3月,上海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在诺亚控股战略发布会上透露“一个叫QFLP的项目已经推出了,现在市政府同意我们新推一个新的项目”,暗示业界颇为关注的QDLP政策可能呼之欲出。 如果说这只是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地方需求”,那么在4月的2012年度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公开表示,“中国未来将进一步放松管制,允许中国的企业和居民能够更方便地进行海外投资,这是政策改革的一个方向”,则明确地表达出中央决策层对于引导开放金融资产全球化配置的意志。 “逐步开放资本账户,实现国内资产全球配置是大势所趋。”上述国内某银行私人银行部高管表示,这不仅是政府改革金融市场的计划,也受到庞大的资产管理需求推动。“越来越多的高净值客户在非常认真地考虑海外投资。” 忙于来沪的美国基金正当国内机构静待政策出台之时,合作方另一头的境外基金也在蠢蠢欲动。 “现在,华尔街眼里的中国资管需求就像十年前跨国企业看中国消费市场一样。”美国基金经理黄一波表示,快速崛起的中国富豪和庞大的中产阶层,催生了让全世界都无法忽略的财富管理需求,但与之尚未完全匹配的是中国尚待繁荣和多样化的资产配置金融工具,“在这方面,美国是全球最具优势的成熟资本市场”。 事实上,在过去几天中,包括橡树资本(Oaktree)、锐箭资本(True Arrow)在内的好几家美国顶尖大型对冲基金负责人不约而同现身上海。知情人士表示:“虽然现在还没有很多实质业务,但他们大多都在香港设有分支机构,密切关注着中国内地对于境外对冲基金的政策动态。” 上周二,橡树资本的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思(Howard Marks)曾表示:“虽然不能告诉你细节,但我可以说橡树资本对开展中国业务非常感兴趣。”事实上,在上海短短停留期间,这位和巴菲特齐名的投资大师已经和部分保险资金、中资资管公司等潜在机构投资者进行密切接洽。 更有消息称,锐箭资本在中信证券近日主办的“对冲基金运作与投资选择系列研讨会”上公开表态:“中国巨大的市场容量给对冲基金发展提供广阔空间,计划在今年发行人民币量化产品。” 即便QDLP政策一时半会出不来,这些大型对冲基金也在寻求实力雄厚的中国伙伴——中投。近两年中,关于中投投资对冲基金的消息不绝于耳,橡树资本、百仕通(Blackstone)等知名基金均在其投资名单中。据知情人士周三表示,近日中投透露其60亿美元对冲基金投资敞口的年化回报率已经达到5.5%以上。(第一财经) |